编程开源硬件在哪里查看设备硬件参数巡更硬件设备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6-15

  近几年来,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巡更硬件设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积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区域性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因地制宜培植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编程开源硬件在哪里查看设备硬件参数巡更硬件设备

  近几年来,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巡更硬件设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积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区域性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因地制宜培植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1.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促进了特色农业和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基地的形成与发展。一些地区开始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布局。全市已有林、茶、竹、果、花卉、畜禽、特种水产等专业村300多个,形成了有特色、有规模的区域化经济区、带50多个。

  2.培育了一批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基地为依托,集生产、加工、服务、经营于一体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市拥有各类龙头企业937家,涉及珍珠加工业、食品加工业、皮革制造业、花木园林业等10多个行业。全市现有年加工销售在3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0多家。全市10家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16.5亿元,实现利税0.9亿元。

  3.农副产品流通渠道逐渐拓宽,促进了优势产品和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一是陆续兴建和完善了一批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全市大中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达20余个,年交易额超过50亿元。二是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农产品中介组织得到迅速发展壮大,搞活了流通,实现了产销衔接。

  4.创出了一批有一定市场知名度的农副产品品牌。形成了一批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和较高的市场竞争能力的知名品牌农副产品。全市共有41个企业的43只产品被认定为常州市首届名优农副产品,资源优势真正转化成了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5.农业科技进步步伐加快,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全市在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始终把科技进步摆在突出位置。常州市康乐农牧有限公司引进国外的优良猪进行多元杂交,已经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先进的良种猪繁育基地;武进市长青工艺品厂与上海水产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发了琵琶珍珠、扣型珍珠,引进日本的珍珠漂白和着色技术,提高了珍珠工艺品的档次,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武进市蟢湖良种繁育场先后培育成功近10个优质水稻新品种,为全市及周边地区稻作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金坛市4667公顷螃蟹自供苗率已超过50%。

  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起步,但这项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显露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业产业化已有一定规模,但建设重点不突出。全市水产养殖面积30333公顷,精养面积不足养殖面积的50%;生猪饲养量176.7万头;家禽饲养量2147.7万羽;山羊饲养量131.1万头;茶叶总产量2607.2吨;茶地面积8000公顷;桑田面积5333公顷等一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但是,农业产业化只有区域化生产基地还远远不够。由于农民自身素质的限制,加上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使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不强,盲目生产时有发生,物贱伤农的现象并不少见。

  2.多元化投入机制已露端倪,但资金不足矛盾仍很突出。近几年财政、银行、经贸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都集中一定资金,重点扶持了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巡更硬件设备。同时,引导有关部门、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工商企业、外商和农民个人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多元化投入机制已初露端倪。但资金不足矛盾仍十分突出,财政难以拿出更多的资金专门用以扶持产业化经营,加大支农投入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广开农业产业化的投资渠道,已是当前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3.一体化经营初获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仍很突出。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加工企业缺乏精深的开发和加工能力;二是农副产品包装技术相对落后,影响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三是规模产业无规模市场,难以形成统一的品牌和合理价格,对生产者进行有效的保护;四是利益机制不完善,一体化经营缺乏凝聚力,影响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①抓好市场培育关键,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导向。一要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建市场,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财政给予适当扶持;二是依托商品生产基地兴建专业市场,并与全国同类市场接轨,建立合理、快捷的价格形成机制;三要扶持在远距离建设“窗口”市场,纳入全国大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

  ②抓住基地建设基础,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载体。在扶持基地建设上要实行正确的引导:一是老基地建设着重在改造提高上引导,使老基地继续焕发活力。二是新基地建设着重在高起点、高水平上引导,对发展名优稀特新品种的,财政给予资金优先扶持,对利用“五荒”进行连片开发的,给予农业特产税减免优惠。

  ③抓住开发主业中心,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支柱。一是实行投入倾斜,二是实行政策优惠,三是建立支柱、主导产业发展基金。

  改革投资方式,建立起以政府资金为导向,银行资金为配套,农户资金为主体,社会资金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①以股份制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一要积极开拓财政资金参股联营的投资方式。二要积极鼓励农民以股份合作制形式组建农业开发企业。三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互相参股。

  ②引导银行资金、企业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化。银行是农业产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实行财政贴息有利于减轻农民的利息负担,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各级财政部门必须积极给予扶持,对企业投资农业实现的所得税实行优惠政策。同时,要在资金投入上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扶持,以引导企业和农业之间的有效联合与互相发展。

  ③引进外资。引进外资投入农业产业化是解决目前农业产业化资金不足的又一个来源。目前对外商投资农业项目已实施所得税减免政策,还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再给予减免农业特产税编程开源硬件在哪里。对农业机械设备进口,即使关税不能免,还可以考虑减免进口增值税。

  ①推行契约化管理,保证利益合理分配。通过签订契约、合同,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确定农产品的合理收购价格,实行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保证农民既得利益。同时,要建立以工补农机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推行股份合作制,建立各方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通过资金、技术、土地、设施等入股,建立起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使利益分配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③加强检查,保护各方利益。首先,各级要对政府安排的农业投资实施监督,确保农业资金的专款专用。其次,各级财政部门要跟踪监督各项农业产业化资金的使用情况,并要加强目标责任制约束和项目效益考核,使资金真正用在产业化项目上。第三,各种社会中介监督机构也要打破传统,对农业资金的筹集使用情况,实施重点监督,充分发挥这些机构的监督作用。(摘自《常州财会》2000年第1期)

  常州是一座以制造业为主的加工工业城市,在改革开放20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新技术产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到1999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1家,其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8.9%。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开发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了4%,科技贡献率达40%,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率达18%巡更硬件设备,建立了22个不同等级的企业技术中心。通过多年来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在5个科技领域形成了一定基础,它们分别是:以酶工程产品和光气法新型农药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品领域;以肿瘤坏死因子(TNF)和控缓释制剂为代表的生物医药和现代医药领域;以新型建材和稀土合金为代表的新材料领域;以数控机床和电子衡器为代表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领域。

  世界制造技术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近30年来,进入了以柔性、敏捷、精益、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制造技术时代。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先进制造技术作为本国的科技优先发展领域和高技术的实施重点。对照这一情况,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障碍,主要有:

  一是产业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常州高新技术企业虽有100多家,但规模很小。像新科集团算是常州较大规模的企业,其经济总量也不过30多亿元,与世界500强远不能相比。以计算机工业为例,1996年美国COMPAQ、IBM、APPLE等公司每家年产均在400万台以上。我国微机产量不到世界的1%,约100万台,产量最大的联想、长城分别只有10多万台,常州计算机厂终端产品一年2万多台,机床厂数控机床年产200多台。1997年,常州高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仅54.5亿元,占全市总量的8.6%,1998年91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产值仅92亿元。

  二是技术相对落后,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品无论在产品种类还是质量性能上与国际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自主技术很少,成为名牌的更少,出现这种状况与缺乏创新意识有关。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实力因素,长期以来以仿制为主,研制开发——生产产品——成为商品的周期较长,等到商品问世,国际上新一代产品又已产生。企业短期行为严重,片面追求“短、平、快”,自主研发不够,更谈不上超前研发。

  三是资金投入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较高的投入。目前,高新技术产业R&D投入占增加值的比重,发达国家为5%以上,我国为1.4%,常州1999年全市科技进步R&D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92%。1999年全市111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经费为8.4亿元,平均每家756万元,而1999年全市政府科技拨款和科技三项费用总共不足1亿元,主要是靠企业自筹和银行。投资结构不合理,研制、生产脱节,每年全市新品虽开发700多只,但转化成果成为产品的不多。

  四是高新技术人才缺乏,人才流失严重。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源,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人才。90年代以来,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高新技术人才流向国外、外资企业和部分大城市以及大企业集团的趋势使常州引进人才遇到了难题,从以下数字也不难看出问题;1997年常州每万人中科技人员数为381人,每万人中科学家、工程师203人查看设备硬件参数,科技人员中R&D人员比重为3.5%。在人才使用上也出现用不好、留不住的现象,像我市某行业2个重点骨干企业,在短短几年里曾分别流失人才百余人。

  一是处理好引进与创新的关系。引进和仿制为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一条捷径,但是没有创新就没有后劲。常州前几年的技术改造,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引进装备的多,引进技术的少;引进生产手段的多,引进研发手段的少;引进硬件的多,引进软件的少;引进生产线编程开源硬件在哪里、生产手段照搬照抄的多,创新的少。虽然近几年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上重视了研究开发手段的改造、引进,但是其重视程度还需强化,特别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超前研究与开发应用。

  二是处理好技术引进与人才引进的关系。常州经济近期发展滞后于发达地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受阻于技术人才的匮乏。相对而言,常州技术人才引进的投入低于先进技术引进的投入,更低于先进设备引进的投入。引进设备、引进技术固然重要,但引进人才更重要。要加强人力资源的研究、开发的投入,根据常州的技术基础和发展方向,着力研究解决技术人才,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问题。

  三是处理好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关系。从技术角度看,高新技术产业源于传统的基础产业,从经济角度看,传统产业的发展为高新技术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因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有传统产业的基础,而传统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传统产业是常州工业的基础、摇篮,目前和将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市经济的基础,应采用高新技术改造具有优势的传统产业,加快产品的升档升级,注重产品的延伸和深化,积聚资金和人才,进而研发开拓新一领域的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

  一是实施创新工程。首先要从政府到企业各个方面做到观念创新,只有观念上的创新才有可能带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等。其次要针对制约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制订对策。要分析常州的城市区位优势和劣势,谋划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要在资金和人才问题上下功夫,有所创新。即在引进外资的同时,着力引导民间资金投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建科技发展风险基金;扩大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大力开发、培育高新技术产品;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制定政策广泛吸引人才,特别是吸引科研带头人,做到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内、外开发相结合。

  二是探索新的机制。我国的联想集团查看设备硬件参数,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一个“国有民营”的机制,即保证了国家对财产的所有权,又保证了企业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能够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这个例子说明了要用市场经济的法则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创建一种新的机制,使常州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有更宽的天地,使民营高科技有更宽松的外部环境。

  三是创建科技孵化器。要在我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切实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厚的条件创建高新技术园。要制定办法,让高新技术园能广泛吸引国内外的高级人才进园研究开发高新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培育高新技术人才,成为常州高科技发展的摇篮和基地。(摘自《企业与改革》2000年第9期)

  1995年我市实施再就业工程以来,全市已有8万余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目前,全市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或类似机构282个,有177万名下岗职工签订了“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协议”,占下岗职工总数的98.6%,有2.27万名下岗职工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了再就业。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入,我市劳动力供求总量和结构性矛盾显得日益突出,企业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不断增加,城镇就业压力继续加大,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将维持周期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并存、以结构性失业为主的严峻局面。我们试从劳动力供求状况分析入手,来认识我市面临的就业形势。

  1.劳动力自然增长仍保持一定比例。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市每年城镇劳动力新增达2万人左右,城乡统算,超过5万人。如果劳动力参与率是85%,那么每年就将有4.25万名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增无减。一是传统意义上的“农转非”人员(主要是由于建设征地所致)查看设备硬件参数。二是由于乡镇企业面临着二次创业,相当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参与城镇就业岗位的竞争。三是外来工数量现已达到26万余人,其中市区15万人。

  3.国有企业新下岗人员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分流人员。据估计,目前企业富余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0%~50%,按照目前全市国有、集体职工总数45万人计算,今后几年将有13万名职工需下岗分流。2000年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将正式启动,人员分流不可避免。

  4.上年结转的登记失业人员和累计下岗职工。1999年底,全市共有下岗职工17949人,占全部企业职工总数的4.5%。

  劳动力需求作为宏观经济中的一个因子变量,其影响因素有很多。从宏观管理和调控角度看,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

  1.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弹性系数的变化主要受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不同的增长方式和不同的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就业弹性。从表二可以看出,1995年开始我市就业弹性持续下降,城镇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日渐萎缩,社会就业机会锐减,到1997年更是出现了就业弹性系数为负数的矛盾。预测1999年及以后的几年间,我市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弹性系数提高意味着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能吸收的就业人数增加,反之则减少。

  2.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与下岗职工再就业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局面,一些企业彻底摆脱困境和新增长点的培育还仍需时日,这样对今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难度。“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仍是企业扭亏脱困的重要抓手,社会从业人数仍显下降趋势。

  3.经济增长方式。目前,我市的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尚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加速成长阶段,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同量产出所吸纳的资本份额呈上升趋势,所吸纳的劳动份额呈下降趋势,工业化初期我市无人待业的骄人景象已是昨日黄鹤。1990年与1985年相比,常州GDP增加45.28亿元,劳动就业增加11.48万人,平均每增加39443元可增加1个就业岗位。1998年与1990年相比,GDP增加409.73亿元,就业增加11.02万人,增加1个岗位需增加371806元,13年间增加1个就业岗位所需的固定资产也大幅度上升,使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受到极大限制。

  (三)传统优势行业的下岗再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我市经济结构长期属于轻纺行业和劳动密集型经济结构,在目前的转型阶段,这些传统行业的职工普遍存在的技能单一、年龄偏大,再就业不易。我市目前下岗职工的结构状况是:国有占51.6%,集体占35.5%,各种经济类型占12.9%;45岁以上的占45.2%,35~45岁的占35.5%,35岁以下的占19.3%;大专及以上的占3.4%,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2.4%,初中及以下的占74.2%,且在下岗职工中,女性占51.6%。

  (四)社会保险扩面缓慢,备付能力减弱。一方面覆盖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养老、失险、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企业、个体工商户参保甚少,全市目前只有不到200户的个私企业为2000余名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参加失业保险的仅20余户;另一方面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资金严重,致使社会保险能力减弱。至1999年底,历年累计欠缴1.7亿元,市区欠缴企业中,欠缴50万元以上的“大户”有68家,占欠缴总额的79%。根据市劳动部门测算,今年养老金至少赤字1.2亿元;市区养老基金的备付能力由1998年的6.8个月下降到1999年底的4.8个月。

  1.减员存在随意性。有些企业的经营者片面地认为减员就能增效,有的下岗分流方案,没有同时提出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方案,甚至没有建立职工下岗申报备案制度,造成了大量的下岗职工。

  2.“再就业服务中心”运作不尽完善。许多亏损与停产、半停产企业无力建好“再就业服务中心”,下岗职工自谋出路,从事临时性、非正规就业的隐性就业显性难,使大量下岗职工沉淀在“中心”。

  3.“三三制”中企业资金难以足额到位。1999年,市区批准享受“三三制”下岗职工1.2万人,共投入“三三制”再就业资金6362万元,其中财政投入2135万元、劳动调剂2287万元、企业自筹1940万元。

  4.劳动合同制在相当程度上流于形式。据统计,截止1998年底我市城镇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职工达39.73万人,占同口径职工总数的99.8%。但是,许多企业甚至包括国有企业的全员劳动合同制流于形式,有的用人单位为规避缴纳社会保险费等责任,也不与招用的下岗职工建立劳动关系。

  5.提前退休的利与弊。相当一部分企业(行业)采取“提前”退休的办法试图腾空就业岗位,这种做法的最大问题是给未来养老保险的支付带来危机——减少缴费年限(基数)、延长支付期限。另一个事实是退而不休的现象比比皆是,反而挤占了一些就业岗位。

  (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法规体系。一是加强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工作的宏观调控。要控制下岗职工总量,避免大批职工集中在某一时期同时下岗,保障就业局势的稳定。二是搞好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同就业目标的衔接和协调。如切实落实税收和小额等促进再就业的优惠政策编程开源硬件在哪里,鼓励和引导下岗职工兴办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合伙经济、股份制经济或直接从事个体劳动;对技术含量不高,转岗容易的岗位实行限岗,推行城市用工限岗制度,增加下岗职工就业岗位等。三是依法处理劳动关系。随着企业兼并、破产、改制及“抓大放小”的实施和劳动力流动的加快,劳动关系变更、解除和终止的现象将会增加。同时,随着混合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雇佣关系增多,为此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调整中的“三方”机制。从而切实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三)加快发展劳动力市场体系。一是完善劳动力市场规划,规范市场行为。二是应体现对特殊群体就业实行保护。三是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四是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应切实将职业介绍与就业培训、合同管理、社会保险和岗位开发等劳动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统筹安排,不断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四)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加快推进扩大养老、失业保险的覆盖面。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企业和个私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保险覆盖面。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基金征缴率,对拒不参保或欠缴社会保险费的,不发或吊销营业执照。二是严格按照“三三制”,筹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企业应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三三制”,对有能力出钱而不出钱的,应严肃纪律,限期纠正,必要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三是加大对保险基金的征缴清欠力度。有关部门应严格按照《失业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加强劳动执法检查,将是否定期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作为企业法人考核任用的重要内容,并对欠费企业法人代表采取相应的法律制约措施,切实做到应征不漏、不欠。

  (五)积极培育经济支撑体系。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把发展第三产业和个私经济作为创造就业新领域实现劳动力从国有经济单位向非国有经济企业转移;实现劳动力从大型企业向各类中小型企业转移,这是改善就业结构、增加大量就业机会、缓解城市再就业压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总之,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才能克服各种困难,有效地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实现就业工作的新突破。(摘自《政务通讯》2000年第6期)

  回顾常州商品市场的发展,总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82年率先创办常州迎春小商品市场开始到80年代末,是市场建设的起步探索阶段。迎春市场是常州第一个专业商品市场,标志着商品市场建设正式起步,这个市场当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90年代初至1996年,是市场建设的快速发展阶段。1997年起,随着市场数量的不断增加,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建设也随之进入新的调整成长阶段。

  至1999年底,常州共有各类商品市场407个,其中消费品市场353个,生产资料市场54个,市场总面积306万平方米。1999年全市各类商品市场成交总额284亿元,年成交额超10亿元的市场4个,超5亿元的8个,超亿元市场47个,市场经营户数42995户,从业人员近9万人,初步形成了以一批区域性大型批发交易市场为龙头,门类比较齐全,大中小相配套的地区市场体系。其主要特点为:

  ——市场发展迅猛。全市近400个商品市场大部分都是90年代以来兴办的,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市场的数量、面积与从业人数成倍增长,成交额迅速攀升,1999年成交总额比80年代末增长23.5倍。

  ——市场结构日趋合理。专业市场发展迅速,至1999年底,全市407个商品市场中,专业市场153个,占37.6%。如新区长江自由贸易中心经过5年多的发展,占地面积扩展至现在的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4万平方米,已形成了以胶合板为主,各类建材品种齐全,成为全国四大胶合板交易中心之一;市场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如在市政府流通主管部门牵头协调下,结束了常州市区范围内4个水产交易市场恶性竞争的局面。通过吸收式合并,形成了宣塘桥水产批发市场,最高日成交量达15万公斤,成交额1000多万元,已成为省内最具规模的水产品专业市场,为常州同类市场的整合,培育大市场,探索了一条新路。

  ——市场投资主体呈多元化。政府、部门、企业积极参与市场投资建设,近年来外商也投资参与市场建设,如斗巷弄小商品市场、嘉乐广场等均有外商投资股份,增强了市场发展的后劲。

  ——市场成为个私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商品市场吸引了大量的个私经营者进场交易,为个私经营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有力地促进了个私经济的发展。有些市场还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途径,如武进夏溪花木市场由于市场兴旺,成交活跃,带动周边10个乡镇70%~80%的农户从事花木种植,并由此走上致富之路。

  ——市场监管与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市政府颁发实施了《常州市商品交易市场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加快了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进程,与此同时,市场本身不断健全与完善服务功能,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为经营者营造了安全、方便、良好的经营条件,促进市场的兴旺、稳定和发展。

  1.正确处理投资兴办与培育发展的关系。一是要精心培育市场经营主体,保持经营户的相对稳定和不断发展;二是要培育市场功能;三是要培育提高市场投资者的能力、水平,以促进市场不断向前发展。

  2.正确处理硬件设施与软件功能的关系。市场的硬件设施是指经营场地、配套设施等。软件功能则是指市场的交易功能、服务功能、集散功能、辐射功能,还包括市场的管理、安全性、信誉度、社会形象等。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某种程度上软件建设的难度更大,因为硬件设施通过一定的投入,在较短的周期内即可见效,而软件功能则需要通过市场长期的经营管理、培育发展才能形成和完善。

  3.正确处理建设发展与政府调控的关系。市场建设发展与政府调控的关系实质是局部与全局、个别与整体的关系。市场投资主体由于自身所处位置和角度的局限,更多地关注本市场自身利益,难以兼顾全局。而政府调控则是从一个地区全局和整体的高度对市场建设发展所进行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以及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对不同种类市场所采取的不同措施等,这两者在具体实践中往往会产生矛盾查看设备硬件参数。所以,局部必须服从全局,单体市场的建设发展必须纳入政府调控的统一范畴内,以避免市场盲目建设、重复投资、浪费资源的弊端,促进市场建设有序发展。

  4.正确处理监督管理与扶持服务的关系。监督管理侧重于维护正常的经营秩序,打击假冒伪劣、偷税漏税、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不法经营行为,保证交易的安全性,树立良好的市场信誉;扶持服务侧重于制订优惠政策,创造有利条件,增强市场吸引力,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快捷性、便利性,配套齐全服务设施,健全完善服务功能,解决经营户和消费者的后顾之忧。总体上监督管理与扶持服务并重,但在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而且应该有所侧重,尤其是在市场兴办初期,应更多地强调扶持服务。

  分析研究常州商品市场发展的现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市场总体上仍存在“小型、低档、分散、雷同”的状况,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布局不统一,难以上规模,影响正常的流通秩序;市场与产业结合度低,批发市场、产地市场相对较少,市场功能不完善,现代化程度不高;有些市场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混淆不清,客观上存在条块分割和交叉扯皮的现象。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从现实和战略的角度来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

  1.明确发展方向,重点培育专业市场、特色市场。通过培育专业批发市场,不断壮大规模,逐步形成全国性、地区性大市场,通过培育特色市场,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体现地方特色,所以,这两类市场具有较大的成长性和发展性,符合市场内在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应加以重点培育。

  2.探索多种形式,着力推进规模市场的发展。要通过结构调整,促进现有同类市场的联合、兼并和重组,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强势市场,使其真正成为跨地区的商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要按照现代产权制度,借鉴兄弟省市通过股份合作制发展市场的成功经验,逐步解决部门分割、投资分散、难以产生规模集聚效应的传统弊端,全方位拓展投资主体范围和融资渠道,真正形成一批规模大、辐射强的大市场。

  3.增强市场功能,不断提高市场运行质量和整体形象。在培育形成市场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要不断增强市场较高层次的功能,包括市场的辐射功能、服务功能、管理功能、资源配置功能、信息汇集功能等,以加快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促进价格信息形成机制准确、快捷,充分运用计算机等高新技术手段,建立健全各类市场服务网络体系,不断提高市场的信誉度和知名度,通过市场形象工程的实施,树立样板市场,培育精品市场,并以之带动一大批市场提高运行质量和自身形象。

  4.加强政府调控,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政府调控和指导包括市场发展战略的制订实施,市场布局的统一规划,市场扶持政策的制订贯彻,对市场的监督管理等等。政府要研究市场发展的导向性意见,公布扶持发展和限制发展的市场类型,制止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过度发展、恶性竞争的现象,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5.强化服务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市场发展的良好氛围。首先是政府的服务。政府制订战略、规划布局、政策扶持、宏观调控、加强监管,其实质都是政府对市场发展的服务。此外,政府还应经常及时听取市场建设发展的意见和要求,切实解决市场建设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其次是行业服务。通过成立市场协会等行业性自律组织,促进市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便于市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再次是社会性服务。宣传媒体、中介机构、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众等都要强化服务意识、发展意识,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市场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培育发展商品市场的合力,使常州商品市场建设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摘自《政务通讯》2000年第5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